扎根高原、悬壶济世,吴天一并未独行——1958年,他和同为医生的妻子携手奔赴青海,这一待已是六十三载。在二老的以身作则、家风熏陶下,女儿、外孙选择在西宁扎下了根,一家三代四人都在高原上从医。
2010年4月14日,玉树发生7.1级地震,年逾古稀的吴天一请缨带领医疗队直奔灾区,奋战了整整7天。
一生高原
14万人,当时人手一本高原病防护手册。手册上“吴天一”的名字,犹如“生命的保护神”。
1992年,这座国产高低压综合氧舱启用揭牌仪式上,吴天一登台致辞,只字未提奉献和付出,而是即兴引用了一句毛泽东诗词:“可上九天揽月,可下五洋捉鳖,谈笑凯歌还。”
能用娴熟的藏语沟通,得益于吴天一日积月累打下的底子。早在1958年,中国医科大学毕业的他就响应党的号召,毅然奔赴青海支援西北建设,初到高原就开始自学藏语,后又长期坚持练习。
作为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建设高原生理专家组组长,吴天一曾数次带队奔波于青藏铁路沿线,研究确定了一整套卫生保障措施和急救方案,推动工程全线配置了17个制氧站、25个高压氧舱。5年里,14万人的筑路大军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地区连续高强度作业,没有一人因高原病死亡,被誉为“高原医学史上的奇迹”。
一心登攀
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(名称:中国经济网,id:ourcecn)
耄耋之年,仍觉时不我待——在吴天一心目中,攀登科学山峰的步伐不能停歇。
2014年,西藏自治区墨脱公路通车的次年,当地群众听闻县上请来一位医术高超的“门巴族老大夫”,十里八乡的人们慕名求诊,甚至有骑马骑驴赶来的。
文章来源:《高原医学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gyyx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519/1270.html
高原医学杂志投稿 | 高原医学杂志编辑部| 高原医学杂志版面费 | 高原医学杂志论文发表 | 高原医学杂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高原医学杂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